高压氧治疗是指在高压环境下,呼吸纯氧或高浓度氧以治疗相关疾患的辅助治疗技术。苏州同济医院将安心、经济、0伤害的辅助治疗和康复神器——高压氧疗成功运用在泌尿外科领域,全新体验与完美愈后震动医学界。
同济现有纯氧舱一台,配备有副主任医师一名,主管护师两名、设备维修技师一名,建舱投入使用以来取得良好的愈后,治疗愈后率达95%以上。
为什么大家会选择高压氧?
——全面解读高压氧三大治疗优势
1、经济性
目前就供氧角度来说,高压氧是更经济的供氧方法且其他方法无可替代,价格一般家庭都可以负担得起。
2、安心性
2004年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制定的《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》对高压氧舱操作规程、治疗方案、管理制度、人员职责均有明确规定,安心有保障。
3、灵活性
由于压力的不同,吸氧浓度的不同,治愈后果不同;不同的疾病可能选择不同的治疗压力和吸氧方式。
高压氧,你不知道的康复“神器”
高压氧治疗的成功运用突破了常压氧疗的限制,以其特有的优势提高了患者吸氧的效率,完美提升男性病治疗率20%—30%。
传统常压氧疗与高压氧疗的区别
1、要求的压力设备不同
常压下吸氧,患者在一个大气压的条件下,用鼻导管、戴面罩、氧帐或人工呼吸机等方法吸氧;
而高压下吸氧,患者在特制的高压氧舱内,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下直接吸纯氧。
2、吸入氧的浓度不同
常压下吸氧,氧浓度一般在25-55%之间,而高压氧下氧浓度为85-99%。
3、愈后截然不同
高压下吸氧可使血氧含量较常压下吸氧增加数倍以至数十倍。
药物治疗与高压氧疗的区别
1、治疗方法不同
药物治疗多为 异病异治,高压氧是作用于较终环节,因此高压氧治疗可异病同治。
2、治疗原则不同
药物治疗原则是严禁滥用,高压氧治疗是可以试用的。
3、到达作用部位不同
药物治疗在作用部位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。比如口服药物要达到作用部位必须通过多种屏障 ,高压氧治疗没有屏障,能帮助药物通过屏障。
4、 治愈后果不同
药物能够治疗疾病的三大作用是杀伤、补充、调节,高压氧治疗除了同样拥有以上作用外,还能压缩和溶解禁锢在体内的的气体。
患者进入高压氧舱是什么样的体验?
高压氧治疗是无创、无痛的,因为患者只需躺在舱内皆可,不需要注射器或药物。
升压时会感到耳朵内压力的变化,类似于坐飞机在降落时的感觉,患者打哈欠或做吞咽动作或“捏鼻鼓气”即可消除这种不适。除此之外,全程无其他异常或不适。
高压氧的治疗过程是怎样的?
高压氧治疗分为三个阶段:加压、稳压、减压。
1、加压就是将压缩气体通过一定方式注入舱内,以提高舱内压力。
2、当压力升高到设定的治疗压力后维持不变,称为稳压。
3、治疗结束后由高气压减至环境压力的过程为减压。
科学运用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
——真正的绿色纯氧,完美提升男性疾病治疗率
高压氧作为一种特殊的辅助治疗手段,对众多疾病有治疗作用,具体应用到泌尿外科上可以治疗精索静脉曲张、少弱精症引起的男性不育,慢性前列腺炎等。
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:高压氧配合抗生素
治愈后果:有益于前列腺组织中病菌的杀灭和抑制,改善男性生殖器官的微循环
精索静脉曲张继发不育:高压氧配合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
治愈后果:改善了睾丸支持细胞、生精细胞及间质细胞和附睾管细胞的功能;改善精液质量和生殖内分泌状态,增强生育力。
特发性少弱精症: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
治愈后果:增加精子活力,改善睾丸生精功能,显著提高生育能力
出血性、放射性膀胱炎:高压氧加药物调理
治愈后果:可使组织内氧张力增高,新生血管和肉芽组织形成,组织损伤修复,从而促进炎症愈合。
高压氧疗不仅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疑难男性病,有效提升治疗率20—30%,同时还对男性有很好的保健效果,如改善性功能、保持旺盛精力,改善亚健康状态等。
真实经历分享:配合高压氧疗康复更迅速
高压氧技术在苏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应用以来,成功治疗数万名精索静脉曲张、少弱精症等男性不育患者和慢性前列腺炎、生殖感染患者,不仅帮助广大患者恢复身体健康,还为他们带来了孕育新生命的喜悦。
刘先生,56岁——慢性前列腺炎
突发性耳聋来院就诊,既往10年前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、排尿困难,检查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。同济医院给予抗炎及神经营养剂的同时采用高压氧治疗,吸氧时间60分钟,中途休息10分钟,加压减压时间各为20分钟,连续治疗40天后,听力恢复正常,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小时,尿常规正常。
李先生,50岁——出血性膀胱炎
出血多日并且在当地医院输血数次,采取多种措施只能暂时止血,转往我院泌尿外科,李振兴主任在采取止血措施暂时止血后立即行高压氧治疗。2次后出血明显减少,高压氧治疗20次出院。
温馨提醒:同济绿色高压氧治疗参与医保报销,凡持苏州医保卡就诊,即可按规定报销!苏州同济医院作为苏州医保定点单位,收费公开透明,大家可以放心治疗。
本文原创链接:http://nk.sztjyy.cn/miniaowai/56929.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